第119页

姚静神色缓了缓。

第73章 姚父归家(二)婚事

陈足道问姚静如何应对士族,那是因为陈足道已经察觉姚静对士族的抵触和不喜。

对于这一点,出生寒门的陈足道无疑是高兴的,但是他同样知道事情的轻重,为了大业想,主公不能讨厌士族。

现在陈足道说出来,除了确认姚静的想法,也是想谏言。

“若从之,与之为善,若不从,新士族取代旧士族。”姚静很直白的道。

陈足道一听,紧迫地问:“何为新士族?”

姚静说道:“自是寒门庶族的有学之士。”

陈足道的呼吸不免急促许多,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让他心动的答案。

“若有一日能执掌天下,当设立科举考试,士族也好,庶族也罢,通过科举才能被任用为官!”

陈足道的呼吸更局促了。

他是个极其有谋略远见的人,如何看不出姚静说此话的深院意义。

现在庶族为官,多是经过士族举荐,而且人数极少。

很多时候,庶族倾家荡产将寄予厚望的子嗣送去书院就读,除了学习,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条有希望的路。

因为每个书院的山长和教习都是士族,他们期望着在书院得到老师的人口,进而举荐他们为官为吏。

然而,书院学子终究以士族为主,庶族除非几个特别优秀的,是不会被收下的。

而山长教习举荐学子,士族子弟都嫌少,更别说名额转给庶族了。

陈足道就是这个制度下的产物。

陈足道祖先是士族,不过传了多代早就没落了,士族的身份早就从官府移走,成了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