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页

郭嘉[校对版] 一念长空 2071 字 2022-11-12

如此,袁军再不敢登高射箭。于是,审配又献一计,果然,袁绍麾下,其实一点都不缺人才,脑袋瓜好使的人也多了去了。审配提议:令军人用铁锹暗打地道,直透曹营内,号为“掘子军”。

空战行不通,审配就玩儿起地道战来了啊。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如果郭嘉此时也在袁绍阵营的话,一定会惊叹,审配这家伙,真的不是穿越来的吗?简直给郭嘉一种跨时代作战的错觉啊。

于是就在这里,一直都在打酱油的郭嘉,终于是起到了一丁点作用,那就是提醒!说是一丁点,那是因为郭嘉只不过是动了动嘴皮子而已,实际上呢,郭嘉起到的作用还是相当大了。不要忘了,当初袁绍打公孙瓒的时候,可就是挖过地道的。可以说,袁绍的“掘子军”已经很专业,有过成功的实战经验了。

公孙瓒当时筑高磊,身处高处,外面还设有望台都没能察觉到问题,如若曹军不刻意去留心的话,又怎么可能发现得了端倪呢?特别是之前袁绍还在外面造过高台,动过土木工程,就算被曹军偶然看到一些土堆什么的,也很容易忽略过去的是吧。

所以,别看历史上只有一句什么曹兵望见袁军于山后掘土坑,实际上,远没有那么简单,袁绍如此秘密的军师行动,是你想看到就能看到的吗?袁绍就那么不小心?随便找个东西遮一下都行的吧。也只有刻意去探查,才能发现这种细微的问题。所以,这就能体现出郭嘉的重要性来了。

于是郭嘉主动找机会提醒了曹操,表明自己还是存在的,还是在关注战局的,没有完全在打酱油。而由于之前袁绍已经用过这种招数了,如今郭嘉突然提醒,也一点都不会觉得突兀,不会让人感觉莫名其妙。

结果,曹操抱着小心谨慎的心态,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派人去一查探,还果真是发现了问题!一时间,“郭嘉真乃神人也”的风气又一次掀起了,都说巧合的事情可一不可再,可再不可三,谁能像郭嘉这样一直“乌鸦嘴”下去啊!要不,也有可能是本身的基数大,比如事事都说,任何可能的情况都有考虑,那么次数一多了,说中的情况自然也会多起来,可郭嘉是这样的吗?不是!郭嘉经常都是仿佛灵光一闪般的突然就说了,然后突然就中了。虽然平时郭嘉是很爱说话,但提醒预言这方面,郭嘉说的还是比较少的,让人不禁怀疑,难道这家伙真的有天命在身?

面对袁绍的地道战,曹操再次问计,该怎么办?就算知道他们在挖又怎么样?对方最后到底会从哪里挖出来,这种事可不知道啊。而且,万一你守住了一个点,实际上敌人却有几个点呢?只要一下子搞得营内混乱,袁绍再趁机里应外合,到时候曹军不直接溃败才怪了!这还真给曹操一种防不胜防的感觉。

没办法,实力悬殊啊,这让曹操有很多事,都想做而做不了,好比之前眼睁睁的看着对方筑高垒,曹操想阻止也阻止不了。如今也是这样,明知道对方在挖地道,也无法冲出去阻止。难道还能直接搬离这里,换一处地方落营?

那样虽然是让袁绍的“掘子军”做了无用功,但曹操这边所耗人力物力更大好吧。而且,在换营的时候,在造新营的时候,一旦遭受袁绍的偷袭,简直不堪设想。哪怕是成功了,袁绍要是再次跑来挖地道怎么办?你继续换?难道还能这样一直退到许都去?

而对此,郭嘉又沉默不语了,虽然他是知道可以如何做的,但还是留给刘晔去表现去吧。所有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嘛。既然所有的功劳都在他郭嘉身上,就会功高震主,那就找人分担一下,或许他郭嘉的个人光环是少了点,但实际上他也不缺这么点,从整体上来讲,这样会更好。当然,前提是刘晔绝对可靠,而郭嘉也绝对信得过刘晔。

于是刘晔向曹操提议,可以绕营掘长堑,也就相当于挖护城河。虽然这工程很大,但曹操这边更多只是费力罢了,而袁绍那边挖地道则是费时,想太多人挖都做不到。兵在山上,御之以石;兵在地中,御之以水。刘晔的战略思想可谓是相当的巧妙了,当然,这是需要理工科知识来作为依据的。啧啧啧,这就是高人一等的境界啊!

第十三卷 袁曹战后

第723章 一道绿光

就这样,袁绍的计谋再次被破,空战不能打,地道战也不能打,之前挖了那么半天,简直是白费了。当然,虽然说袁绍是空费军力,但曹操这边也是专门挖了沟壑来抵御的,真要算起来的话,估计曹操这边还要耗得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