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把消息带回去,第二天晚上就有很多人下工过来打听,杨正东顾不上,把这些事情都交给了王成枝来解释。
食堂这个东西的建成,对于村里人,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看来,还是非常受欢迎的。
没别的原因,就一条可以省很多心就让这些人非常满意了。
大多数的孩子父母,最操心的是要说起来,就是孩子的中午饭在哪里吃。
因为大多数家庭父母都是要出去工作的,有的跨几个村去建筑队工作,有的甚至是去外地打工,中午根本不可能亲手给孩子做饭。
如果说把孩子交给老人,又因为各种原因不放心,而且老人也要下地干活的,没老人的更抓瞎。
像王小茹这种,爸爸出去工作,没有爷爷奶奶的家庭,就只能像她从前一样,每天啃个干馒头当午餐,晚饭还不知道饿到什么时候能吃上。
上小学的,基本上都是不到十岁的孩子,哪个又能做得了饭,而且农村又不像城市用液化气、天然气,要么烧火、要么用煤,做饭都是危险的事情。
天天吃不好饭,虽然说村里的孩子身体好,长的比较壮实,但是长期下去,难免把身体折腾坏,做父母的哪能不心疼?
这时候学校的这个食堂就解决了大问题,每顿饭说破天不过一块钱,还有肉有素的,咬咬牙就把孩子的吃饭钱挤出来了。
第一天食堂开张的时候,杨正东过去看,基本上四十多个孩子都在食堂吃饭。
这还不算,很多岁数比较大的爷爷奶奶们,带着家里还没入学的小孙子、孙女也凑了过来,也跑食堂吃饭来了,看的杨正东是哭笑不得。
这梦溪村小学食堂,看来要变成梦溪村的集体食堂了,不过也好,谁吃不是吃呢。
王成枝当晚结算的时候,不仅没有亏,还小小的盈利了十来块钱,两口子这才放心下来。
杨正东听着“建设学校食堂”的任务提示声,站在院里看着一帮大口吃饭的孩子,笑着摸了摸王小茹的头。
心中默念了一句“开福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