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再练!

李毅坚定地看着略显残破的篮筐,又加练了二十分钟的抛投。

没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后面歌就不唱了。

完成了加练之后,李毅开始针对性练习突破,这是他将来能立足校队的根本,不能控球的后卫只能当个3d,但只要有球在手,就有打出来的可能。

现在自己的身体素质不见得非常好,必须要打磨细节。

突破是一道永恒不变的考题,随着众多考生的交卷,人们在他们的答卷中,总结出了三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一个叫速度,这一般是小个后卫的专属,身材不够高大的缺陷给他们带来了另一种便利,那就是快。这一类的典型人物自然是艾弗森、韦德、沃尔甚至是锋卫摇摆人麦迪,超快的速度给他们的突破带来了足够多的加成。当然其中也有细分,横向移动、变相加速和运球频率都是关键要素。

第二种是身体,篮球其实门槛很高,长人在nba里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身材高大的控球手是可以依靠着自己超乎常人的身体强行碾压进入内线的。这一类的典型人物是詹姆斯,当然,他是兼具了一二两种思路的考生,和他一样壮的没他快,和他差不多快的又没他壮。

第三种则是节奏,调动防守人的身体重心,只需要选择与防守球员重心相反方向突破即可,变相是他们的绝招。这一类的代表人物是保罗和德隆威廉姆斯,不过两人严格说来是三者兼具的,只不过对比之下保罗是兼具一三,德隆则相对来说兼具二三。

李毅决定从节奏练起,以节奏速度作为控球后卫安身立命的本事,至于身体,随缘吧,谁知道自己将来能长到什么样儿呢?

李毅回想了一下德隆威廉姆斯是如何变相的,幻想一下眼前防守人身体的变化,再通过变相甩开对手,如此往复。纵然是左和右的选择题,他也得做到见人下菜碟,随机应变。

这可能是最枯燥的时刻了,一个人也不投篮,只是在呆呆地原地运球,李毅决定加上后续得分的动作,反手上篮、换手上篮、急停跳投和抛投。

他永远记得校队教练于大海告诫他的话:

“任何一种技术动作的缺失都需要通过别的技术千百倍地补偿,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自己练得精通十八般武艺呢?”

最后一项则是三分,实际上,级别越低的比赛,对于三分手的需求越强烈。拉开空间对于任何一个持球手都是举足轻重的。

nba2008-09赛季的时候,场均命中1个,三分命中率达到35的球员都能算得上是精英射手了,但时移世易,十几年后,保证数量的情况下,命中率45甚至进不了三分命中率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