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页

然而就在准备渡河而战的前一夜,阳洙接到了一封令他大吃一惊的急报。

急报是由留守栗州的将军送来的,报称孟释青暗中递国书给位于大渊东面的牧族首领,以割让水草丰美之地为条件,约请他率上万骑兵,劫掠相邻州府,如今栗州已经告急,正在苦撑。

栗州及其周边都是小州府,南北西三面都已是王师辖地,东边的牧族也很少敢来冒犯中原大国,故而没有留下重军镇守,各州首府城也只有两千兵马而已,面对上万铁骑,如不驰援,城破只是迟早的事。

“陛下,牧族人鲁莽贪利,还以为孟释青是代表中原朝廷的,所以才敢如此胆大妄为。”焰翎军主帅郑嶙劝道,“他们久居寒漠,虽然勇悍,却不擅攻城掠地,不过是疥癣之患,陛下无须忧虑。”

“问题是这个疥癣之患发作的不是时候啊。眼看着王师气势正足,谁料想竟节外生枝!”阳洙恨恨地道。

左参郎将费天恩大声道:“陛下,王师不能回去,不如立即檄令其他州的守军前去救援吧。”应霖缓缓摇头道:“附近只有韩州兵力充足,偏又是在粟州以北,等檄令过去一来一回,哪里还救得及?要保这些小州府不遭涂炭,居然真是要调动王师诸部才是最快的。”

“可青益军在攻锐州,济州军已到龟州,难道要动用我们焰翎禁军吗?”费天恩哼了一声,大不以为然,“几个小州就算丢了又有什么要紧的,等我们收复了京都,立马就能把那牧族蛮军杀个干干净净!”

听到这种论调,应崇优目光一跳,眉头立即皱了起来。

“住口!”阳洙虽然经年杀伐,心肠硬了不少,但到底是应夫子一手调教的,立即高声喝斥道,“王师宗旨,便是要护土保民,这几州虽小,住的也是我大渊子民,朕若视而不管,岂不就如孟贼一般。郑嶙,立即准备回军向北,速战速决!”

“遵旨!”郑嶙躬身领命,又道,“启禀陛下,隔着一道洛水,尚有檄宁军所纠集的残部五万,如果他们乘我军北撤时进攻,其祸不小!”

“朕考虑过了,立即传朕的亲笔御旨给魏王,命他的平城军转而向东,沿洛水布下防线,为我军后翼屏障。等踏平牧族,再回师南攻。这样一来,不过迟一两个月夺京而已。也没有多大的妨害。诸卿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