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很心虚,希望从巴府到京城的一路颠簸,能让罗鸣消气吧。
天气越发凉爽寒冷,树木也褪去了夏季最后一丝青翠,变为了明艳艳的澄黄。容景在京城休整了大半个月,又去了林家和甘家各一次,与前两次不同,这两回每次黄四都如临大敌,一定要跟着她进府,然后紧张兮兮的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特别是她与林霄的孙女林慧和甘泉的侄女甘娴说话的时候,黄四总是格外紧张。
容景自然明白黄四的意思,自己现在是昭阳公主的人,婚姻大事也得让昭阳公主参详,她必须选择一个至少对祁叡没有威胁,最好有帮助的妻室。所以她对这两位小姑娘都保持着礼貌克制而疏离的态度。果不其然,她发现黄四紧绷的神色一下子放松了下来。
十月的第一天,容景休整完毕,出发前往国子监。
国子监作为大雍王朝最大的官学,也是中央政府唯一承办的官学,其面积与规模远非地方的府学、州学、县学可比,更何况是那些私人书院。
容景听林静和甘霖说,国子监有十几个崇明社学那么大,其内设有明堂,辟雍,非常壮丽。教师团队也堪称豪华。统管国子监的名为祭酒,姓顾,四十左右,与江琴是好友。除了祭酒外,还设有监丞、博士、典博、典籍等职位,另有若干夫子。国子监内藏书也很多,除了常见版本,一些孤本善本等在其中也比比皆是。不少学生来国子监读书就是奔着丰富藏书去的。
当然,国子监一应条件都如此优越,束脩自然不低,每半年二十两银子。食宿另计。
国子监只有两类人,一类是家里有钱,使用钞能力进去的勋贵子弟。还有一类是才学突出的学子,要么是举人,免试免束脩。要么在举人之下,通过国子监入学考试的学子。以前第一类学生占比很大,但自从林霄成为礼部侍郎,监督国子监的事宜后,就几乎再也没有招收过不学无术的权贵子弟。无论是贵族之后,还是平民家的孩子,只要没有举人的功名,都必须通过考试。
因着离国子监很近,只有两条街,步行很快就到。容景并没有一大早出发,她到的时候,已是辰时初。
“麻烦通传一下,我想进国子监读书。”容景对守在门口的门房道。
门房斜眼瞥了容景一眼,见她穿着一身平平无奇的蓝布长衫,并不是富贵人家的子弟,“考试已经开始了,你下回再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