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页

是的,这就是传说中的八大家散文。

是三苏中排名第二的苏辙。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主要文体,后世之人提起这一文体,大多此文始于明初。其实,源头却是北宋的经义考试。

北宋的经义考试,因为没有明清时的那么多束缚,行问酣畅恣肆,就其意境和美感,比起后人来根本就是浩月与萤火之别。

尤其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苏和王安石,更是个中妙手。

刚开始的时候,吴节还想过抄一篇明末八股好手赵南星、顾宪成等人的文章上去,以他们在八股文上的圆熟融通,想拿第一不过是探囊取物。

可意识到这次考试不但要赢,还要赢得漂亮时,吴节决定抄八大家的文章。

本来王安石和苏东坡是最佳选择,可惜他们没写过同题的文章,恰好苏辙有一篇同题作文,只好退而求其次。

可即便如此,依旧足够秒杀一切了。

苏辙是苏轼的弟弟,在古文写作中成就极高,否则也不可能挤身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辙的文章风格汪洋澹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而吴节成名靠的却是杜甫的《咏怀》诗和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三篇作品题材虽然不同,却都蕴涵一股滂沱大气,与苏辙文字中的浑厚精妙一脉相承,正好适用。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就在这时候浓得化不开的黎明的黑暗之中,吴节将最后一句写完:“故曰: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养志以致气,盛气以克体,体充而莫敢逆,然后其气塞于天地矣。”

至此,这一篇九百字的八股文终于写完了。

手心微微发热,可情绪却已经被完全调动起来。

吴节只觉得一身的精气神都好象被这最后一笔耗尽了。

他扔掉笔,缓缓坐下,转头对旁边的衙役微笑道:“麻烦,掌灯!”

抬头看去,一线天光隐约从东方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