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页

执手+番外 一木孑影 1389 字 2023-04-05

整篇文章都是由他亲自执笔,除去于慧自白的那部分,全文没有任何主观臆断,更没有任何曲解当事人的表述,用词也严谨,丝毫不为博人眼球。

丛凉所求唯一目的,只在真实客观地还原当年真相。

而且他对于慧的个人信息保护地也很好,虽然配文的照片有于慧本人出境,但丛凉也只让摄影师拍了她的背影和侧面,并没有露出全脸。

新闻标题也是他再三斟酌过的——

《一份消失的放弃治疗同意书》,不仅呼应八院发出的公告,补足八院官方在规则和制度之下无法揭露的那份情义与坚守。

与此同时,故事的最后,丛凉还以罗宇事件为原点,顺理成章地将读者视角和关注点落足于死亡,以及对生前预嘱的讨论上。

选择与尊严,告别与新生。

所有生命,最终不可避免地都会走向死亡。

临到终点,患者在痛苦中逐渐绝望,家属也在挣扎中持续煎熬。

而生前预嘱,恰好意在建立起一道缓冲带,留给患者本人一份尊严和体面,也留给家属一点足以喘息的空间,从而让死亡这段路不至于走地如此艰难。

有关死亡的话题,总是沉重的。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上,绝大部分人对死亡这样的话题依旧讳莫如深,甚至连合理的讨论都刻意有所避及。

丛凉这篇报道发出后,持续在网络上升温发酵。

第二天下午,北城生前预嘱推广协会接力发出长文,不仅详细科普了生前预嘱的理念,同时也想借机引导更多人建立一些健康的生死观。

这篇长文科普出来没多久,八院和医大官方也相继转发,并同时宣布此后将大力宣传和推广生前预嘱,助力生前预嘱早日在北城立法落地。

之前16床器官捐献事件过后,顾翌安曾向张明山申请过一次院内汇报,其核心目的就是想动员所有科室都加入到生前预嘱的推广当中。

张明山当时婉拒了没批。

他和钟烨态度其实是一样的,对俞锐推广生前预嘱的这事儿,他从不反对,可也没有在明面上表示过支持。

毕竟国情不同,生前预嘱在国内争议尚存,立法更是遥遥无期,盲目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进去,从院方的角度来讲,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这次丛凉的报道出来,顾翌安还没开口,张明山便主动找上他,不仅同意他汇报,同时还在院内发了内部通知,要求八院所有科室正副主任全都必须列席旁听,听完后还得回去进行内部动员,尽可能让所有医护人员都加入到生前预嘱的宣传队伍当中。

神经外科是八院最早开始行动的。

大家虽然是在俞锐的要求下被动执行这件事,也没人去深究其中缘由,但也不乏有年轻的主治医不理解,甚至私下里也会时不时地发出抱怨。

如今罗宇事件真相大白,科里所有人恍然大悟,不仅对此再无怨言,还热血沸腾,越干越有劲,遇上别科室的同事过来请教,更是讲起来滔滔不绝,成就感也油然而生。

顾翌安汇报的当天,俞锐没去,陈放开了手机视频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