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
一听到这个排名,周老汉激动的拿起报纸就看,想亲眼确认这个结果。
看了半天,他把报纸给了回去,
“里正,我不认字啊。”
周老汉有些尴尬,一时激动,忘了自己不认字了。
王里正也忘了,光顾着高兴,忘了这么重要的事情。
“我来给你念。”
他拿过报纸,大声宣读起来,
“红薯亩产第三名,槐里村,周里,亩产五千七百九十六斤。”
闻讯而来的村民已经围在周老汉家门前。
“活了大半辈子,我都忘了他大名叫周里了。”
“咱们槐里村这下是出名了,第三啊,亩产比他们家高的只有两家,太厉害了。”
议论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各位高邻,感谢的话我就不多说了,我也不会说什么,
家里收的红薯,一半被朝廷买走,剩下十五亩的产出,
许都尉说,一亩红薯的收成第二年可以种二十亩地,
老汉家没有那么多地,各位高邻要是想种红薯的话,我就留下三十亩的红薯,其他的全都和大家交换。”
周老汉又补充一句,“按照粟米一个价格换就行,不跟大家多要。”
话音落下,现场顿时响起一片欢呼。
嘴上不说,但他们心里等的就是这个,亩产五千多斤的粮食,谁看了不想要。
但现在红薯是稀罕东西,外面有人在卖,价格至少是粟米的三倍,
有的甚至卖五六倍的价格,那也挡不住很多人就是要买。
别说五六倍,就是三倍的价格他们也承担不起,
虽然是同村,他们也帮过忙,但也没有谁脸皮那么厚,想要占这个便宜。
周老汉主动开口,他们心里简直要乐开花。
“许都尉说,红薯产量高,对地力的消耗也大,一片地最好隔一两年种一次,
我家明年就在别的地里种红薯,今年的三十亩地种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