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从一旁的案台上翻出了一份文件,那是玄衣卫昨天发来的对清平队的报告。
“锦陇,召文信侯与李斯来见!”
“唯!”
嬴政走回王座,一边等人一边思考着。
英任的想法他大概猜到了,这可让他很不爽。
从军事实力来看,别说韩国,秦要灭六国都用不了一个月。
他现在不想灭韩不是怕军队死人,是怕影响到秦国的发展大计。
韩国面积就比三川郡大一丁点,官吏数量上秦国吃得下,他怕的是累人。
因为累的是老秦人……
已经是冬天了,年节将近。
灭韩后,那些地方的百姓需要享受到秦国百姓的一些福利吧?可秦国眼下没准备啊!
足够覆盖那么多人的蜂窝煤、珙炉等商品制作不要时间?现在对韩国可都是抱着卖去还钱的心思来的。
过年节需要的东西,其他的或许可以匀出一部分来,可铁矿、煤矿这些矿产上,如布匹、陶瓷等生活物资上,哪一个制作不需要时间、精力?
灭韩哪怕再轻松,也需要一两个野战军军去走一趟,需要有民夫后勤吧?
灭韩之后,那里就是自己的子民,需要大量官吏去填充府衙,更是需要人手审判那些韩国权贵以收拢民心,那需要抽调官员去执行吧?
到时候,路需要修吧?
韩国百姓已经困苦不堪,需要东西去安抚吧?至少需要些粮食、布匹不能看着一些人饿死冻死吧?不管用什么方式哪怕欠债也好。
如果韩国朝廷时有人冻死饿死,秦国朝廷下还有人冻死饿死,那这韩国不白亡了?
而且总有些韩国民众之前从秦国赚到点钱了的,他们若想趁着这机会过个好年,也需要足够廉价的东西吧,至少名义上他们已经是自己人了。
总而言之,灭韩简单,灭韩之后需要处理的问题才麻烦。
这一切,都需要秦国出力。
这也是为什么在计划中要到明年才灭韩的原因。
他还想着年节前一个月就慢慢减产让百姓放假呢,毕竟不管是学宫学子们回家还是一些趁农闲离开家的人,他们回家总得需要时间,最少得提前十天放假。
现在难不成要让百姓加班?
让老秦人在工厂里多累一段时间就为了欢迎韩国百姓加入?
苦了自己人,去成全外国人?
这特么是什么狗屁道理!
老秦人可以自发支持秦国,秦王也可以下令让他们累一点来支持秦国;但这个结果的好处必须是作用在秦国本身的。
如果秦国的发展是为了外国人……
兴许秦王哪怕下了这方面的令,百姓可能也不会说什么,毕竟嬴政已经给了他们足够的好处和仁慈,他们短时间也不会想到这么深的方面。
但嬴政自己心里说服不了自己。
除了父母,他人没有义务对你好,信任和情感都是会消耗光的——况且于嬴政来说,父母也……
如果现在可以为了彰显仁慈,让老秦人累一点来帮助他人,那以后呢?
是不是异族人来了秦国后还要彰显大国风范去优待他们?异族学生在秦国学宫里要给出些优渥条件来区别对待?犯事了或者和秦人学子起了冲突,还要彰显仁慈不做处罚或者反过来以斗殴处分自己的子民?
大国不是这么当的。
“大王,李廷会来了。”
嬴政看着李斯走进行礼,让其坐下后把玄衣卫的报告递给了他。
不一会,吕不韦也来了。
自从将商行交给儿子吕平后,他就彻底清闲了下来,在城中开了一家书店,里面收藏了除一些各家学派孤本、学宫专用之书之外的所有已出版的书籍。
入他书店看书的要求很简单,就两条。
秦人或者决定定居秦国取得临时身份的。
识字的,哪怕你只会写自己的名字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