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问道:“老先生,那个孩子,带我去见见?”

种国师点点头,稍稍往前几步,带着宁远拐进了另一条街道。

半道上,种秋大致说了这个孩子的身世背景。

家住城南一条状元巷,但并非是什么富贵人家,家境只是一般。

五口人,三代同堂。

老爷子年轻时候是个耍包袱斋的,就是背着个大包裹,走街串巷的吆喝,购买破烂,运气好,捡漏到一些值钱的古董物件,转手一卖,就能到手好些银两。

小主,

后来老了,腿脚不利索,儿子就接了他的班,继续四处吆喝。

婆婆和儿媳,则是做一些零碎的针线活儿,操持家务,也负责一日三餐。

家中最小的那个娃儿,则是一家人的希望所在,被送去了学塾读书。

很普通,没有什么习武资质,但是在这条状元巷里头,名气可不是一般的大。

孩子在学塾,成绩极好,很受教书先生的喜爱,街坊邻里都经常说,这娃儿以后,一定能考中进士,光耀门楣。

两人边走边说,很快便来到一户人家门前。

敲门之前,老先生扭过头来,说道:“宁剑仙,说句实在的,这孩子的练武资质,我看过,不太好。”

“所以要是剑仙最后没看上,也没什么所谓。”

宁远轻轻点头,反问了一句,“种老先生,既然如此,又何必让我来?”

“这孩子也不是什么孤儿,有爹有娘,一家子也不算是贫苦,以后说不得就能考取功名。”

老人叹了口气,缓缓道:“这孩子,不应该被埋没于此处。”

推开大门,种秋率先走了进去,宁远就随意坐在外面一条长椅上,喝着酒,看着不远处的一群老头儿下棋。

一堆臭棋篓子,下个棋而已,咋咋呼呼的。

而很快,宅子里边就走出一名约莫七八岁的小男孩,唇红齿白,长得跟个瓷娃娃一样。

宁远挪了挪屁股,让出半条椅子,眼神示意他坐下,小男孩有些犹豫,但还是挨着他坐了下来。

年轻人收起养剑葫,温和笑道:“我叫宁远,是一名剑客。”

小男孩挠了挠头,腼腆道:“我叫曹晴朗。”

宁远问道:“想不想跟我练剑,一起去行走江湖?”

曹晴朗回身看了眼身后,小声回答道:“我能不能不去?”

宁远伸手揉了揉他的小脑袋,笑眯眯道:“当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