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明门外,早已围满了百姓,人们得到消息后,都自发的来到城门口迎接。
除了百姓之外,还有很多王公贵胄也来迎接,他们都站在城墙之上,以少年人居多。
李勇也和李廉并肩站在城墙上,一起来瞧热闹,却不见李孝人影。
原来飞羽班的人都被释放了,周伯瑜也已经被流放隼州。
纪王李慎回京有几天了,皇帝却并未谈起婚事。
李孝还以为是武皇后在中间起了作用,这桩婚事已经取消,特意请了李廉一顿酒,表示感谢。
他原本还想顺势向李治请旨,娶徐玲为妻,但郑才人却觉得现在请旨太过唐突。
她给儿子想了个办法,让刘充嫒收徐玲为义女,让徐玲住在宫中,学习礼仪,同时也能在李治面前混个脸熟。
等时机成熟,再找机会向李治请旨,成功的机会更大。
李孝觉得有理,便同意了。
刘充嫒是个绵软性子,儿子李忠不在身边,听到郑才人求情,便收了徐玲这个义女。
如今徐玲已经搬到承香殿去住了,也因为这个缘故,李孝天天去宫中请安。
李勇本来也想拉他一起来看热闹,结果去许王府扑了个空。
此时已经能看到远处的献捷大军,正穿过浐水,朝着城门口行来。
李勣、尉迟恭和程知节行在最前头,身后则是薛仁贵、郑仁泰、契苾何力、李元芳等人。
众人来到城门口时,忽见城门内奔出几匹快马,原来是一群内侍,为首的赫然是王伏胜。
王伏胜不等马停,伸手在马鞍上一按,一个干净利落的姿势,翻身下马,引得周围一群百姓赞叹。
“咦,想不到王大监骑术如此精湛?”李廉惊奇道。
李勇笑道:“这有什么奇怪的,我曾听薛将军说,王大监武艺不凡,若是上战场,也是一员猛将呢!”
李廉啧啧称奇。
王伏胜代表的是李治,众将领瞧见他后,纷纷下马,拱手示意。
王伏胜并不还礼,身躯站的笔直,朗声道:“圣人口谕,诸位将军浴血奋战,劳苦功高,朕心甚慰,特赏锦袍一件,赐御酒一杯,今晚在承庆殿设宴,朕亲自为诸卿接风!”
众将领齐齐跪地,叩首道:“臣等谢恩!”
一排内侍从城门内鱼贯而出,所有出征主将和副将,都获赐一件红色锦袍,一杯御酒。
王伏胜传旨之后,便策马离去,并不过多寒暄。
诸将也纷纷进城,各自回府歇息,至于他们带来的高句丽俘虏、降将、战利品,自有礼部官员接收。
李元芳进城之后,便与薛仁贵分了手,正准备先去大理寺一趟,和狄仁杰打声招呼,便听到街边传来喊声。
转头一看,喊他的正是狄仁杰。
“狄寺卿,你怎么亲自来了?”李元芳牵着马走了过去,一脸惊喜。
狄仁杰也牵着一匹马,笑道:“挚友沙场得胜而归,我当然要亲自来迎接了。原本还准备请你去清风楼接风,既然圣人亲自设宴,我就不跟圣人争了。”
李元芳忙道:“别别别,难得你请我一次,可不能就这么算了,这顿酒可以改到明日!”
狄仁杰笑道:“好,明日就明日。”
城门口太过喧嚣,两人便牵着马,边走边说。
狄仁杰问起他在高句丽的战事,听完后点点头,道:“果然如我猜测。”
李元芳愣道:“什么?”
狄仁杰看了他一眼,道:“有个坏消息要告诉你,你听了可别沮丧。”
李元芳心中一凛,道:“什么消息?”
狄仁杰缓缓道:“这次高句丽之战,让很多人一战成名,那些老将不提,年轻将领中,讨论最多的是赵持满、韦待价、姜恪、高侃等等。只可惜,很少有人提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