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李广射石 主父受金

济公传奇 王钟亭 3674 字 3个月前

臣闻怒为逆德,兵为凶器,争为末节,盖务战胜,穷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昔秦皇帝并吞六国,务胜不休,尝欲北攻匈奴,不从李斯之谏,卒使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又使天下飞刍挽粟,起自负海,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至一石,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天下乃始叛秦也。及高皇帝平定天下,略地于边,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御史成进,进谏不听,遂北至代谷,果有平城之围。高帝悔之,乃使刘敬往结和亲,然后天下无兵戈之事。夫匈奴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天性固然,上及虞夏商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比为人。若不上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以大恐,百姓之所疾苦也。且夫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易,使边境之民,靡敝愁苦,将吏相疑而外市,故尉佗章邯,得成其私,而秦政不行,权分二子,此得失之效也。故周书曰: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愿陛下熟计之而加察焉!

这封书文呈将进去,竟蒙得汉武帝刘彻的鉴赏,即日召见主父偃,面询数语,也觉应对称旨,遂拜主父偃为郎中。故丞相史严安,与主父偃同为临淄人,见主父偃得邀主知,也照样上书,无非是举秦为戒,还有无终人徐乐,也来凑兴,说了一番土崩瓦解的危言,拜本上呈,具由汉武帝召入,当面奖谕道:“公等前在何处?为何至今才来上书?朕却相见恨晚了!”遂并授官郎中,主父偃素擅辩才,前时曾经游说诸侯,不得一遇,至此时来运凑,因言见幸,乐得多说几语,连陈数书。好在汉武帝并不厌烦,屡次采用,且屡次超迁。过一会使为谒者,一会而使为中郎,又一会而使为中大夫,为期不满一载,官阶竟得四次升迁,真是步步青云,连梯直上。严安徐乐,并皆瞠乎落后,让着先鞭。主父偃越觉兴高采烈,遇事敢言。适梁王刘襄,刘买子。与城阳王刘延,刘章孙。先后上书,愿将属邑封弟,主父偃即乘机献议道:

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佚,急则恃强合纵,以逆京师,若依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鼌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封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靡不感德。实则国土既分,无尾大不掉之弊,安上全下,无逾于此。愿陛下采择施行!

汉武帝依议,先将梁王城阳王奏牍,一律批准,并令诸侯得分国邑,封子弟为列侯,因此远近藩封,削弱易制,比不得从前骄横了。贾长沙早有此议,主父偃不过拾人牙慧,并非奇谋,然尚有淮南之叛。元朔二年春月,匈奴又发兵侵边,突入上谷渔阳,汉武帝复遣卫青、李息两位将军,统领士兵出发征讨,由云中之地直抵陇西之地,屡败胡兵,击退白羊、楼烦二王,阵斩敌首数千,截获牛羊百余万,尽得河套南地。捷书到达长安,汉武帝大悦,即派使犒劳两军。嗣由使臣返报,归功卫青。无非趋奉卫皇后。因下诏封卫青为长平侯,连卫青的属下部将,亦邀特赏。校尉苏建,得封平陵侯,张次公得封岸头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主父偃复入朝献策,称朔方土地肥沃富饶,外有黄河险阻,秦时蒙恬在此筑城驱逐匈奴,可省去内地转运和戍守水运的人力物力,这是扩大中国土地消灭匈奴的根本。汉武帝刘彻看完将他的建议交给公卿们议论,都说不利。公孙弘说:“秦朝曾调发三十万人在黄河北筑城,终未修成就放弃了。”主父偃仍然极力陈说在朔方建城之利,汉武帝不以为然,竟然采纳主父偃计策。特派苏建,调集丁夫,筑城缮塞,因河为固,特置朔方五原两郡,徙民十万口居住。自经此次兴筑,费用不可胜计,累得府库日竭,把文景两朝的蓄积,搬发一空了。

主父偃又请将各地豪民,徙居茂陵。茂陵是汉武帝万年吉地,在长安东北,新置园邑,地广人稀,所以主父偃拟移民居住,谓可内实京师,外销奸猾等语。汉武帝亦惟言是听,诏令郡国调查富豪,徙至茂陵,不得违延。也是秦朝敝法。郡国自然遵行,陆续派吏驱遣,越是有财有势,越要他赶早启程。

当时有河内轵人(今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人,名字叫郭解,素有侠名,乃是鸣雌侯许负之外孙。

郭解为人个子矮小,精明强悍,不喝酒。小时候残忍狠毒,心中愤慨不快时,亲手杀的人很多。不惜牺牲生命去替朋友报仇,藏匿亡命徒去犯法抢劫,停下来就私铸钱币,盗挖坟墓,他的不法活动数也数不清。但却能遇到上天保佑,在窘迫危急时常常脱身,或者遇到大赦。

等到郭解年龄大了,就改变行为,检点自己,用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人,多多地施舍别人,少望别人报答自己。但他自己喜欢行侠的思想越来越强烈。已经救了别人的生命,却不自夸功劳,但其内心仍然残忍狠毒,为小事突然怨怒行凶的事依然如故。当时的少年仰慕他的行为,也常常为他报仇,却不让他知道。

郭解的外甥依仗郭解的势力,同别人喝酒,让人家干杯。如果人家的酒量小,不能再喝了,他却强行灌酒。那人发怒,拔刀刺死了郭解的外甥,就逃跑了。郭解的姐姐发怒说道:“以弟弟翁伯的义气,人家杀了我的儿子,凶手却捉不到。”于是,她把儿子的尸体丢弃在道上,不埋葬,想以此羞辱郭解。

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凶手的去处。凶手窘迫,自动回来把真实情况告诉了郭解。郭解说:“你杀了他本来应该,我的孩子无理。”于是,放走了那个凶手,把罪责归于姐姐的儿子,并收尸埋葬了他。人们听到这消息,都称赞郭解的道义行为,更加依附于他。

郭解每次外出或归来,人们都躲避他,只有一个人傲慢地坐在地上看着他,郭解派人去问他的姓名。门客中有人要杀那个人,郭解说:“居住在乡里之中,却得不到别人的尊敬,这是我自己的道德修养得还不够,他有什么罪过!”于是他就暗中嘱托尉史说:“这个人是我最关心的,轮到他服役时,请加以免除。”以后每到服役时,有好多次,县中官吏都没找这位对郭解不礼貌的人。他感到奇怪,问其中的原因,原来是郭解使人免除了他的差役。于是,他就负荆请罪。少年们听到这消息,越发仰慕郭解的行为。

洛阳人有相互结仇的,城中有数以十计的贤人豪杰从中调解,两方面始终不听劝解。门客们就来拜见郭解,说明情况。郭解晚上去会见结仇的人家,仇家出于对郭解的尊重,委屈心意地听从了劝告,准备和好。郭解就对仇家说:“我听说洛阳诸公为你们调解,你们多半不肯接受。如今你们幸而听从了我的劝告,郭解怎能从别的县跑来侵夺人家城中贤豪大夫们的调解权呢?”于是郭解当夜离去,不让人知道,说:“暂时不要听我的调解,待我离开后,让洛阳豪杰从中调解,你们就听他们的。”

郭解保持着恭敬待人的态度,不敢乘车走进县衙门。他到旁的郡国去替人办事,事能办成的,一定把它办成,办不成的,也要使有关方面都满意,然后才敢去吃人家酒饭。因此大家都特别尊重他,争着为他效力。城中少年及附近县城的贤人豪杰,半夜上门拜访郭解的常常有十多辆车子,请求把郭解家的门客接回自家供养。

元朔二年(前127年),汉武帝听了主父偃建议,下令将各郡国的豪富人家迁往茂陵居住。而郭解也在迁居的名单里面。

郭解不欲迁居,特托人转达恳告将军卫青,代为求免。卫青因此入宫白言汉武帝,但言郭解系贫民,无力迁徙。偏汉武帝摇首不答,待至卫青退出殿门,却笑顾左右道:“郭解是一个布衣,乃能使将军说情,这还好算得贫穷么?”

卫青不得所求,只好回复郭解,郭解未便违诏,没奈何整顿行装,挈眷登程。临行时候,亲友争来饯送,赆仪多至千余万缗,皆悉数收受,谢别入关。关中人相率欢迎,无论知与不知,竞与交结,因此郭解之名益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