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修追求的最高境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万物皆生于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修行一途,在于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回归本真,让心灵在自然中自由翱翔!正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何逸之的言语如同一个个符文,从神魂之体的口中飘出。
每一个字音都蕴含着难以言喻的韵律与力量,在空气中缓缓飘荡,如同星辰轨迹般交织成一幅复杂而玄妙的图案。
随着这些符文数量的不断增加,仿佛激活了某种深藏于虚空的古老力量。
环绕在何逸之周围的原始道火,在这股力量的牵引下,光芒愈发璀璨夺目,犹如初升的太阳,将无尽的光芒洒向四周,将整片火海的上空照耀的愈发的璀璨夺目!
在这璀璨光芒的照耀下,何逸之的神魂之体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原本略显虚幻的身影,此刻变得愈发凝实,仿佛是由实质般的物质构成,散发着淡淡的荧光,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宝石,在道火的映衬下熠熠生辉。
与此同时,何逸之体内蕴含的灵力也在悄然增长。
这股力量,如同被激活的古老血脉,在神魂之体中汹涌澎湃,每一丝、每一缕都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力量。
在这一刻,何逸之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灵力已经达到了全盛时期的三分之二。
看到何逸之的神魂之体已经成功了一半,燧人氏眼中的欣赏之色愈发的浓郁。
虽然对于一般人而言,神魂之体有生前三分之二的实力已经非常成功了,但燧人氏感觉,何逸之的潜力还没有完全激发出来!
“水之隐喻虽然好,但不够具体,从自身来说,内修到底要到何种境界?”
伴随着燧人氏的话音落地,何逸之陷入了沉思,良久之后,在包裹神魂之体的符文已经非常的暗淡之时,才缓缓开口。
“水之隐喻在于修行之时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我们最初的状态,即内心复归于婴儿之境,亦与赤子之心相通!”
何逸之思考了一下,边继续说道:“礼法本为调和人心,若过于僵化,则失去了其本意,尊礼而不重礼,亦可达成内修!”
“那如何看待修行一途中的无为?”
“无为而治并非什么都不做,亦非消极避世!而是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的顺势而为!即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方能领悟礼法与自然的和谐之道。无论……,无论……”
“无论什么?”
“无论是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还是注重外在运行规律,二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他们的目的都是让修行之人能够在这方天地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