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防拉锯
清晨,太阳缓缓升起,
伊洛瓦底江的晨雾也在阳光的照耀下渐渐消散。
孙二狗早早地蹲在西岸的滩涂上,
忙碌地清点着从东岸扒拉来的鬼子尸体上的弹药。
他一边清点,
一边用河南话兴奋地喊道:
“徐天亮,你快瞅瞅这歪把子,
这枪管比俺老家的擀面杖还要新呢!”
说罢,他像发现了什么宝贝似的,
迅速扯下鬼子机枪手的帆布弹袋,
只见里面的六四式弹夹被码放得整整齐齐,
仿佛在等待着被使用。
孙二狗继续清点着,
嘴里念叨着:
“二十三把三八式步枪,
三挺歪把子,
这些家伙可够咱连换身行头啦!”
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似乎对这次的收获非常满意。
与此同时,
徐天亮嘴里叼着从鬼子军官兜里翻出的雪茄,
悠闲地走了过来。
他的金陵话中夹杂着烟草的味道,
笑着对孙二狗说:
“龟儿子,你别光顾着数枪啊,
看看有没有罐头啥的。
老子昨儿啃的那野芭蕉根,
到现在屁眼还冒绿气呢!”
徐天亮一边说着,
一边用脚踢了踢漂在江边的鬼子钢盔。
突然,他像是发现了什么,
急忙弯腰捡起一个鎏金酒壶。
他对着阳光照了照,
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
“嘿!这居然还是明治年间的呢,
带回去给孙师长装二锅头正好!”
赵大虎和赵二虎兄弟俩正蹲在茂密的芦苇丛中,
小心翼翼地擦拭着手中锋利的缅刀。
突然间,赵二虎像是发现了什么宝贝一样,
兴奋地举起了一截被截断的鬼子军旗,
满脸笑容地用东北口音说道:
“哥,你看这旗子,
用来做裤衩多好啊,
肯定比咱们现在穿的那些破洞百出的裤子要强多啦!”
赵大虎闻言,二话不说,
抬手照着赵二虎的后脑勺就是一巴掌,
没好气地骂道:
“滚犊子!你个没出息的玩意儿!
这旗子可不能乱动,得留着,
等咱们回国后,挂在村口,
让村里的老少爷们都看看,
咱杀了多少小鬼子!”
与此同时,古之月正蹲在不远处的战壕里,
全神贯注地修补着一张地图。
他的苏北口音与江水的潺潺声交织在一起,
显得有些嘈杂。
只听他对身旁的天亮喊道:
“天亮,把咱们缴获的那些掷弹筒都集中起来,
让三炮带着二班去守西岸的浅滩。”
说罢,他拿起一支红笔,
在地图上仔细地圈出了三个渡江点,
笔尖划过伊洛瓦底江那蜿蜒曲折的 S 型弯道。
“鬼子吃了这么大的亏,
今天肯定会反扑的。”
古之月皱起眉头,
若有所思地说道。
就在这时,
孙二狗抱着半箱掷弹筒炮弹,
艰难地从江水中爬了过来。
他的钢盔上还挂着几滴水珠,
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一到战壕边,
孙二狗便迫不及待地掀开了弹药箱的盖子,
露出里面整整齐齐排列着的 31 发橙黄色炮弹。
这些炮弹在阳光的照耀下,
泛着淡淡的微光,
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威力和价值,
"小鬼子的炮兵还没到,
咱先用这玩意儿招呼他们。"
就在话音刚刚落下的瞬间,
东岸突然传来一阵沉闷的响声,
犹如闷雷一般——
原来是鬼子的九二式步兵炮开火了!
第一发炮弹犹如流星般划过天际,
径直落在了江心,
激起的水柱高达两丈有余!
巨大的水花四溅开来,
碎木片和江水如雨点般劈头盖脸地砸向了正在江边的弟兄们。
"隐蔽!"
古之月见状,
连忙扯开嗓子大喊一声,
同时一把拽住身旁的孙二狗,
像滚地葫芦一样迅速滚进了防炮洞。
刹那间,泥土如雨点般簌簌地落在他们的钢盔上,
仿佛整个世界都在颤抖。
徐天亮则敏捷地趴在芦苇丛里,
嘴里用金陵话骂骂咧咧道:
"狗日的小鬼子,
隔着江就玩炮!"
他透过狙击镜,
清晰地看到东岸的滩涂上腾起了一股浓烟,
那是鬼子的先头部队正推着竹筏往江面上涌来。
"孙二狗!
把掷弹筒架到芦苇丛里去!
老子给你当眼睛!"
徐天亮大声喊道。
孙二狗听到命令,
二话不说,
带着二班的兄弟们在泥泞中艰难地爬行着,
嘴里还低声嘟囔着河南话:
"鳖孙们,让你们尝尝爷爷的抛物线!"
终于,孙二狗成功地将掷弹筒架在了芦苇丛中,
他迅速调整好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