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8章暗流与微光

李管事落水事件,像一颗投入平静池塘的石子,在柳村及周边水乡漾开了层层涟漪。

莫老憨提心吊胆了好几天,生怕那李管事带人来报复。阿贝表面上浑不在意,照常跑船、帮养母做家务、抽空认字,但夜里睡觉时,枕头底下也悄悄藏了把磨得锋利的短鱼叉。

出乎意料的是,李管事那边竟没了下文。后来才从相熟的船工那里听说,李管事那日落水后回去就染了风寒,病了好几天。更关键的是,他巴结的那位新税吏,似乎因为账目不清被上头查了,自身难保,李管事失了倚仗,气焰顿时矮了半截,最近在码头上都低调了许多。

莫老憨这才松了口气,看着阿贝的眼神更加复杂。这孩子,胆大,机灵,却也让他这做父亲的,心里时常七上八下。

日子仿佛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只是阿贝心里那点不安分的火苗,被这件事一激,似乎烧得更旺了些。

这日午后,天气晴好。阿贝帮养母莫婶将绣好的几方帕子、一对枕套拿到镇上的“锦绣阁”交货。

锦绣阁是镇上最大的绣庄,门面敞亮,柜台里陈列着各色丝线、绸缎和精美的绣品。莫婶的苏绣手艺在附近是出了名的,尤其擅长双面绣和仿真花卉,绣出来的猫蝶图活灵活现,牡丹图仿佛能闻到香气,一直是锦绣阁的紧俏货。

掌柜的是个五十来岁、戴着老花镜的瘦削男人,姓钱。他仔细验看了莫婶带来的绣品,尤其是那方双面绣的“荷塘清趣”帕子,正面是亭亭玉立的粉荷,反面则是几尾嬉戏的锦鲤,针脚细密均匀,色彩过渡自然,不由得连连点头。

“莫家嫂子的手艺是越发精进了。”钱掌柜推了推眼镜,语气还算客气,“这方帕子,店里可以给到一百二十文。这几方单面绣的,五十文一方。枕套一对,两百文。你看如何?”

莫婶默默算了算,脸上露出一丝为难:“钱掌柜,这……丝线价钱涨得厉害,一百二十文,刨去本钱,实在剩不下几个手工钱了……您看,这双面绣费时费力,能不能……再加一点?”

钱掌柜叹了口气:“莫家嫂子,不是我不肯加。如今世道不太平,生意难做啊。沪上、省城来的客商都少了,店里也压着不少货。这个价,已经是看在老主顾份上了。”

阿贝站在母亲身后,看着柜台里那些标价动辄几钱甚至一两银子的华丽绣品,又看看母亲因为常年穿针引线、有些变形的手指,心里很不是滋味。母亲熬更守夜,眼睛都快熬坏了,赚的钱却勉强只够糊口和抓药。

她忍不住开口:“钱掌柜,我娘这双面绣,放在省城,少说也能卖到二钱银子吧?镇上独一份的手艺,您就不能通融通融?”

钱掌柜抬眼看了看阿贝,这丫头他认得,小时候常跟莫婶来,机灵胆大。他笑了笑,语气带着几分生意人的圆滑:“丫头,话不是这么说。省城有省城的行情,镇上有镇上的销路。好东西也得有人识货,有路子卖才行啊。”

他顿了顿,像是忽然想起什么,从柜台底下拿出一个卷轴,小心地展开。那是一幅画稿,画的是一幅繁复的“百鸟朝凤”图,线条流畅,构图饱满,凤凰展翅高飞,百鸟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莫家嫂子,你看看这个。”钱掌柜指着画稿,“这是沪上一位老主顾特意订的,要绣一幅大型的‘百鸟朝凤’插屏,点名要顶好的苏绣师傅。工期三个月,用料都用最好的,若是绣好了,工钱这个数。”他伸出五根手指。

“五……五两银子?”莫婶倒吸一口凉气,有些不敢相信。五两银子,够他们一家省吃俭用大半年了。

“是五十两。”钱掌柜压低声音,脸上带着一丝得意。

“五十两?!”莫婶惊得手一抖,差点拿不稳手里的包袱。阿贝也瞪大了眼睛,心脏怦怦直跳。五十两!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不过,”钱掌柜话锋一转,神色变得严肃,“要求也极高。凤凰的羽毛要根根分明,有光泽感;百鸟的神态不能重样,要灵动;整体的配色要华贵大气,不能有丝毫差错。而且工期紧,三个月必须交货,延误一天,扣十两。”

莫婶看着那幅复杂的画稿,脸上露出犹豫和胆怯。五十两的诱惑巨大,但这难度和风险也太高了。她这辈子还没绣过这么大幅、这么精细的作品。

“钱掌柜,这……我怕是……”

“娘!”阿贝猛地拉住母亲的胳膊,眼睛亮得惊人,“我们能绣!您的手艺没问题!我可以帮您!我帮您劈线、配色、绣那些简单的背景和鸟儿!”

她转向钱掌柜,语气急切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钱掌柜,这活儿我们接了!保证按时按质完成!”

钱掌柜有些讶异地看了看阿贝,又看向莫婶。莫婶被女儿眼中的光芒感染,又想到家里拮据的状况和丈夫日渐佝偻的背,咬了咬牙,重重点头:“好!钱掌柜,我们接!”

“痛快!”钱掌柜笑了,“那我就跟沪上那边回话了。丝线、底料我这边会准备好,明天就给你们送过去。先付五两定金,绣成之后付清余款。”

揣着沉甸甸的五两银子定金,母女俩走出锦绣阁时,脚步都有些发飘。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仿佛连空气都变得甜美起来。

“阿贝,这……这能行吗?”莫婶还是有些忐忑,手里紧紧攥着钱袋。

“肯定行!”阿贝挽住母亲的胳膊,语气斩钉截铁,“娘,您的手艺是镇上最好的!以前是没机会,现在机会来了,我们一定要抓住!有了这五十两,爹就不用那么辛苦跑船了,您的病也能好好治了,我们还能把房子修一修……”

她描绘着美好的未来,眼睛里闪烁着对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这不仅仅是五十两银子,这是一个契机,一个可能让他们家摆脱贫困泥沼的契机。

回到家里,莫老憨听说后,先是震惊,随后便是担忧。“五十两?这么重的活儿,你们娘俩身子吃得消吗?万一绣不好,赔钱事小,得罪了沪上的大主顾可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