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深渊之眼

成功抵御“暗尘之海”针对新生共生网络的精准干扰,并从中获取了关于幕后黑手可能藏身于“寂灭深渊”方向的关键线索后,“守望者联盟”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性的转变。被动防御、谨慎试探的阶段,如同被潮水冲刷的沙堡,彻底成为过去。一种前所未有的、充满锐意的主动进取精神,与身为“创世者”的强烈使命感与责任感,如同经过严冬蛰伏后破土而出的新生根系,在联盟每一位成员的意识深处蓬勃生长、紧密交织。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守护已有的、来之不易的生机与秩序,而是要坚定地、主动地将触角伸向那未知的黑暗,深入虎穴,去揭开终极威胁的神秘面纱,将关乎文明存续与宇宙未来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次,他们的目标,直指那片在星图上被标记为“寂灭深渊”的、令人望而生畏的宇宙边缘空白区。

在“星穹守望号”堡垒那恢弘而肃穆的核心战略室内,气氛专注而充满锐意,仿佛一张拉满的强弓,箭尖直指远方深邃的黑暗。巨大的全息星图占据了视野的中心,那片被特殊高亮标注的“寂灭深渊”区域,如同星海尽头一个巨大无比、深不见底的漆黑漩涡,散发着令人心悸的神秘与危险气息。所有已知的星图数据在那里都呈现出大片的、令人不安的空白,常规的远程探测手段反馈回来的信息支离破碎,只有近乎绝对的物理寂静、难以解析的规则背景乱流,以及一种弥漫在数据深处的、仿佛能吞噬一切光与希望的冰冷死寂感。

“我们根据上次防御战中捕捉到的指令流特征,成功将威胁源的大致方向锁定在了这片‘寂灭深渊’。”陈雪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她的手指在星图上划过,指向那片令人不安的黑暗,“但这片区域极其特殊,常规的探测方式如同将石子投入无底深渊,不仅难以获得有效回馈,其本身可能存在的敏感防御机制,更极易打草惊蛇,招致无法预料的后果。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革命性的侦查手段。它必须能适应那里可能存在的极端规则环境,具备前所未有的高度隐匿性和环境融合能力,拥有超强的自主智能以应对无法实时遥控的复杂局面,最终目标,是能够穿透层层迷雾,安全带回关于那片黑暗核心的真实情报。”

林凡的“星云”中,数据流以前所未有的复杂度和创造性奔腾流转,闪烁着技术专家面对终极挑战时的兴奋光芒:“这绝非一次简单的侦察任务,而是一次在未知规则前沿的极限探险。我们不能派遣任何具有明显质量、能量特征或规则签名的实体,比如大型舰船或能量投影,那无异于在漆黑的夜晚点燃火炬,自我暴露。我们必须打造一个真正的‘深渊之眼’——一个在物理尺度上极度微型、在规则层面上签名近乎虚无、具备超强环境适应性、自主判断力和极限生存能力的超级智能探测器。它需要集成我们目前在隐匿技术、规则解析、材料科学以及人工智能领域最尖端、最富想象力的成果,是一次对我们技术整合与创新能力的终极考验。”

徐婉的光辉柔和而深邃,她的共鸣之力让她对潜在的风险与可能性有着更敏锐的感知:“或许,我们的思路可以更开阔一些。除了依靠我们自身的技术,是否可以尝试借助盟友的力量,或者从历史中寻找智慧?能量生命群落对宇宙规则的感知方式与我们截然不同,它们与规则海有一种近乎本源的连接,或许能提供一种更底层、更不易被常规手段察觉的独特‘感知视角’。此外,‘基石’意识深处可能残留的、关于远古宇宙中某些极端规则环境或失落禁忌之地的模糊记忆碎片,虽然危险,但若能谨慎提取,或许也能为我们理解‘寂灭深渊’的本质提供不可多得的参考。”

山岳沉稳地聆听着每一位核心成员的分析与建议,他的目光如同历经亿万年风霜的星辰,深邃而坚定地扫过星图上那片代表着未知与威胁的深邃黑暗。作为联盟的掌舵人,他清晰地认识到此次行动的战略分量。“敌人的真容必须揭开,这关乎我们未来的生死存亡和宇宙的最终走向。但越是接近真相,行动越需如履薄冰,万分谨慎。这次侦查,其意义远超一次普通的战术侦察,它是对未知领域的勇敢探索,是对终极威胁的本质窥探,将直接决定我们未来的战略选择和文明命运。” 他的话语沉稳有力,不再是简单的命令下达,而是凝聚集体智慧的战略部署,“林凡,由你全面负责‘深渊之眼’探测器的总体设计、技术整合与攻关突破,重点聚焦于极限微型化、规则层级隐匿性、极端环境适应性以及高度智能自主决策这四大核心难题。徐婉,你负责两条辅助路径:一是尝试与能量生命群落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看是否能将它们的独特规则感知能力转化为探测器可用的‘新型感官’;二是与晶语儿协作,在绝对确保‘基石’意识稳定的前提下,极其谨慎地尝试提取那些关于远古极端环境的记忆碎片,去芜存菁,为探测器算法优化提供参考。陈雪,你调动联盟所有可用的深空监测资源,对‘寂灭深渊’的外围区域进行地毯式、高精度的扫描,不放过任何一丝规则的涟漪、能量的异常或可能存在的结构性‘缝隙’,寻找最有可能的安全潜入路径或规则薄弱点。我们要派出的不是一枚耀眼的信号弹,更不是一枚毁灭性的炸弹,而是一根最细、最暗、最灵巧的‘针’,要无声无息地刺入那片绝对的黑暗,去窥探其中隐藏的真相,并安全返回。”

小主,

联盟这部高度协同的文明机器,立刻围绕“深渊之眼”计划高效运转起来。这是一项汇聚了联盟当前最高技术结晶与智慧想象的宏大工程,每一项突破都堪称在未知领域的艰难跋涉。

林凡团队面临的首个也是最重要的挑战,是达到极致的“隐匿”。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能量屏蔽、光学迷彩或空间扭曲技术,而是追求一种近乎形而上学层面的“存在感消除”。探测器的外壳材料采用了最新研发的“动态规则同步自适应材料”,这种材料能实时感知周围环境的规则波动特征,并瞬间调整自身的规则参数,使其在最根本的规则层面上“融入”背景,如同变色龙融入丛林。其微型能源核心被设计成“近零熵超稳定运行模式”,能量转化效率达到理论极限,所有非必要的能量散发被压制到比宇宙最微弱的背景辐射还要低一个数量级,近乎“热力学寂灭”。推进系统则彻底摒弃了任何可能产生推力涟漪或能量尾迹的传统方式,采用了基于对时空曲率进行超精微操控的“时空梯度滑行”技术,探测器仿佛失去了自身质量,化身为宇宙空间本身的一缕微弱褶皱,顺着自然的时空曲率无声滑行。

第二个严峻挑战是极致的“智能”与“生存”。鉴于“寂灭深渊”的遥远距离和内部可能存在的、干扰超光速通讯的未知规则场,实时遥控成为天方夜谭。探测器必须拥有超乎想象的自主判断力和应变能力。林凡团队为其植入了高度进化、具备深度学习与推理能力的强人工智能核心,这个AI融合了联盟积累的所有生存智慧、对已知规则的理解、应对各种极端情况的策略库,甚至模拟了山岳的决断力、徐婉的共情直觉和陈雪的谨慎分析能力。它被赋予的最高行动准则被设定为“隐匿与生存为绝对优先,信息获取次之,避免任何不必要的风险接触”,并授予其在遭遇无法抵御的威胁或存在高概率暴露风险时,启动不可逆的、确保不留任何物质或信息痕迹的终极自毁程序的最高权限。

徐婉领导的辅助攻关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通过与能量生命群落的深度共鸣与耐心沟通,她成功引导这些纯粹的生命体,将一丝极其微妙、对规则“底层纹理”和宇宙“信息海”本身具有超强直觉感知力的“共鸣种子”,小心翼翼地剥离并封装进一个特制的、与探测器核心隔离的感应模块中。这赋予了“深渊之眼”一种超越所有常规传感器的、近乎“玄学”般的环境感知能力,或许能“直觉”到传统仪器无法探测的、更深层的规则结构信息或潜在的信息流动。同时,在与晶语儿的紧密协作下,她们以极大的耐心和谨慎,如同考古学家清理千年古墓中的脆弱绢帛,从“基石”意识那充满创伤的记忆碎片中,提取到了一些关于远古宇宙中某些“规则异常区”或“禁忌空域”的模糊特征描述与危险征兆。这些古老的经验,尽管残缺不全,却为优化探测器的环境识别算法和风险规避策略提供了宝贵的、源自血泪教训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