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陆网友纯粹的兴奋与自豪不同,港台媒体和娱乐圈的反应,则多了一层微妙的、难以言喻的“扬眉吐气”感。
香港,《苹果日报》娱乐版头版套红标题:《李安为港争光!奥斯卡最佳导演!华人导演双峰并立!》 报道中,字里行间极力强调李安的“香港背景”(李安曾短暂在香港工作),暗示他的成功与香港电影环境密不可分。
TVB晚间新闻,女主播用激动的声音播报:“……李安导演此次获奖,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更是我们香港电影界乃至整个华人影坛的骄傲!这标志着华人导演在世界影坛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
台湾岛内,气氛更是如同过年。
中天电视台中断正常节目,插播特别报道,主持人情绪激昂:“历史性的一刻!台湾之光李安导演,勇夺奥斯卡最佳导演!这是属于全体台湾人的荣耀!李安导演用他的才华,让世界看到了台湾!看到了华人的力量!”
《中国时报》头版头条:《李安奥斯卡封王!华人导演进入“汪李”双雄时代!》 报道中,将李安视为台湾本土培养的杰出代表,与“大陆背景”的汪言并列,强调这是“两岸华人导演共同闪耀世界”的盛世。
台湾某高档会所包厢内,烟雾缭绕。导演朱延平叼着雪茄,红光满面,用力拍着桌子:“看到没?看到没?!李安也拿奥斯卡了!
还是靠正儿八经的艺术片!什么汪言?不就是运气好拍了两部卖座商业片嘛!论艺术成就,论国际认可度,还得看我们李安!”
旁边坐着的,是刚从香港飞过来的吴宇森。
他端着红酒,脸上带着矜持的笑意,眼神深处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阿朱说的没错。汪言的成功,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好莱坞资本运作的因素。
李安不同,他是靠扎实的艺术功底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征服奥斯卡的。这含金量,不可同日而语。”
“就是!”朱延平唾沫横飞,“以前就他汪言一个华人奥斯卡导演,压得我们喘不过气!好像离了他,华语电影就不行了似的!现在好了,李安也拿了!格局变了!‘汪李’并立!我们港台电影人的腰杆子,终于可以挺直了!”
他凑近吴宇森,压低声音,带着一丝兴奋:“吴导,机会来了!大陆市场现在钱多,人傻……呃,我是说资金雄厚,但真正懂电影、有国际视野的导演和制作人还是稀缺。
以前我们多少有点顾忌汪言的影响力,现在李安也起来了,我们完全可以联手!”
吴宇森抿了一口酒,不动声色:“哦?怎么个联手法?”
朱延平眼中闪烁着精明的算计:“我们这些老家伙,在港台、在东南亚,甚至好莱坞,都还有人脉,有经验。大陆那边呢,有钱,有市场,但缺成熟的商业类型片操盘手,更缺能捧红演员、尤其是能捧红男演员的导演!”
他掰着手指头:“你看啊,汪言捧谁?刘艺菲!那是他自家人!水晶影业的资源都向她倾斜!其他大陆女演员,像周迅、范冰冰她们,还能喝点汤。
男演员呢?除了黄晓明沾了《神雕》的光,还有谁?陈坤?邓超?离真正的巨星差远了!”
“所以,”朱延平总结道,“我们可以利用大陆的资金,拍我们擅长的商业大片!主角,优先用我们港台有潜力、听话的新生代!
比如周杰伦啦,阮经天啦,陈冠希啦……把他们捧成亚洲巨星!剧本嘛,可以适当给大陆女演员一些重要配角,或者双女主之一,但核心的、出彩的角色,必须是我们的人!这叫资源置换,优势互补!”
他越说越兴奋:“这样一来,我们既赚了钱,又培养了新人,还掌握了话语权!把大陆那些所谓的一线小生,统统压下去!让他们给我们港台的新生代抬轿子!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鼻孔朝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吴宇森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酒杯。半晌,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带着一丝深意:“阿朱,你这个想法……很有建设性。
大陆市场确实需要引导,需要更成熟的商业类型片模式。我们这些有经验的前辈,有责任去培养新人,尤其是能代表华语电影未来的新生力量。”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我最近在筹备一部历史战争大片,背景放在三国,名字暂定《赤壁》。
投资规模很大,需要两岸三地乃至日韩的资本共同参与。男主角,我考虑用周润发和梁朝伟,都是我们香港自己人。至于大陆演员……”
他看向朱延平:“可以安排一些重要的将军角色,比如赵云、张飞,戏份重,但核心还是周瑜和诸葛亮。
女角色方面,小乔的人选,倒是可以考虑在大陆有影响力的女星,比如……林志玲就不错嘛,也是我们台湾的。”他轻描淡写地将“大陆有影响力的女星”替换成了林志玲。
朱延平立刻会意,哈哈大笑:“高!吴导实在是高!《赤壁》!这项目一听就是奔着国际市场去的!有您坐镇,加上周润发、梁朝伟,这阵容无敌了!大陆女星能演个孙尚香什么的,那是她们的福气!就这么定了!”
两人相视一笑,举起酒杯轻轻一碰,清脆的响声在包厢里回荡,带着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和野心。他们仿佛已经看到,在“汪李并立”的新格局下,港台影人重新掌握华语电影话语权、压制大陆演员的美好蓝图。
北京,华谊兄弟总裁办公室。
王忠磊看着电脑屏幕上李安获奖的新闻,又看了看旁边打印出来的几份台湾媒体和业内人士的“狂言”报道,眉头紧锁。
“哥,你看台湾那边,还有香港朱延平他们,有点得意忘形啊。”王中磊把一份报道推到王中军面前,“说什么‘汪言VS李安’,格局形成,还说要利用内陆资金专门捧台湾新人,压制我们大陆演员?这吃相也太难看了吧?”
王忠军端起紫砂壶,慢悠悠地抿了一口茶,脸上没什么表情:“跳梁小丑罢了。李安拿奖,是实至名归,我们都该高兴。但有些人想借题发挥,搞地域对立,抢资源,那就是痴心妄想。”
他放下茶壶,眼神锐利:“汪言是什么人?他的水晶影业现在是什么体量?掌控着国内多少院线?投资制作能力有多强?李安导演当然优秀,但他更多是单打独斗的艺术片导演,在商业版图和资源整合上,跟汪言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王忠磊点点头:“这倒是。汪言那小子,睚眦必报,心黑手狠,布局又深。你看他搞宋大嘴那事,还有封杀唐人,哪次不是快准狠?台湾那帮人想靠李安一座奖杯就跟他分庭抗礼,简直做梦。”
“所以,”王忠军敲了敲桌子,“告诉下面的人,特别是负责合拍片和艺人经纪的,眼睛放亮点!跟港台那边的合作,该谈的继续谈,但原则不能丢!主
演、重要配角,必须优先考虑我们自己的艺人!想用我们的钱只捧他们的人?门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