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下旬,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一片喧嚣与星光中落下帷幕。各大奖项尘埃落定,金爵奖杯花落海外佳作,华语电影虽有入围,但未能斩获最高荣誉。水晶影业此次并未携参赛作品亮相,但其身影并未缺席这场影坛盛会。
在电影节同期举办的“中国动画产业高峰论坛”上,水晶影业旗下的“天工映画”特效与动画部门,低调而高效地展开了一场人才“狩猎”。动画导演刘伟亲自带队,与来自全国各大美院、动画公司乃至独立工作室的创作者们深入交流。
论坛间隙的咖啡厅里,刘伟正与一位刚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离职的资深原画师交谈甚欢。
“张老师,您参与过《宝莲灯》的创作,那份对传统美学的把握和叙事节奏的控制,正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刘伟言辞恳切,
“水晶影业在真人电影特效上投入很大,但动画长片是我们的下一个战略重点。我们希望能打造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又能面向全球市场的作品,需要像您这样有经验、有想法的人才。”
张明推了推眼镜,眼中闪烁着兴趣:“刘导,不瞒您说,上影厂改制后,很多项目都……有点停滞。我确实想换个环境,做些更有挑战性、更能表达自我的东西。
水晶影业的平台和资源,还有汪导对工业化的追求,我都有关注。只是……动画长片周期长,投入大,风险也高,水晶真的有决心?”
“决心不是问题。”刘伟笑了笑,拿出平板电脑,调出几张概念图,“汪董对动画电影非常重视,将其视为中国电影工业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们已经在筹备第一部原创动画长片,暂定名《大圣归来》。不是低幼向,是面向全年龄段的史诗冒险故事。核心团队已经搭建,现在急需像您这样的中坚力量加入,一起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屏幕上,线条凌厉、充满力量感的孙悟空形象,以及融合了敦煌壁画元素的水墨背景,瞬间抓住了张明的眼球。他仔细看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显然心动了。
“还有,”刘伟补充道,“我们计划在青岛特效基地旁边,单独划出一个动画制作中心,配备最先进的渲染农场和动作捕捉设备。技术不是壁垒,人才才是核心。张老师,加入我们,一起打造属于中国的‘皮克斯’梦想?”
张明深吸一口气,终于点头:“好!刘导,我愿意试试!”
类似的场景在论坛期间多次上演。刘伟和他的团队凭借水晶影业的雄厚实力、清晰的产业规划以及对动画艺术的尊重,成功吸引了一批怀揣梦想、渴望突破的动画人才。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为水晶影业未来在动画领域的布局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2006年6月30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初夏的阳光透过高大的法国梧桐树,在钓鱼台国宾馆的草坪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里弥漫着青草、鲜花和高级香水的混合气息。不同于电影节红毯的喧嚣浮华,这里的气氛更显庄重典雅,却又因一群青春洋溢的面孔而平添了几分生动。
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宴会厅外,巨大的红色背景板格外醒目——《那年,风过洱海》全球首映礼暨新闻发布会。
背景板上,洱海的湛蓝与苍山的翠绿交织,汪言饰演的陈墨骑着自行车载着刘艺菲饰演的苏清浅,在环海路上飞驰,笑容灿烂,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上百家媒体的记者早已架好长枪短炮,在红毯两侧严阵以待。闪光灯不时亮起,捕捉着提前到场的嘉宾和工作人员的身影。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期待、好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的氛围。
水晶影业出品,薛晓路导演处女作,汪言、刘艺菲首次情侣档主演,青春怀旧题材……每一个标签都足以吸引眼球。
更何况,这是汪言继《飓风营救》之后,首次回归演员领域,还是和刘艺菲一起演情侣!媒体们憋足了劲,准备了一箩筐的问题。
上午十一点整,主创团队在制片人宁致远的带领下,从休息室鱼贯而出,踏上通往主会场的红毯。
没有华丽的晚礼服,没有夸张的珠宝首饰。所有人都默契地选择了简约清爽的夏日装扮,完美契合了影片的青春主题。
汪言一身浅蓝色条纹衬衫,搭配卡其色休闲裤,清爽利落,少了平日的导演气场,多了几分邻家学长的亲和力。
刘艺菲则是一身米白色棉麻质地的连衣裙,裙摆绣着淡雅的蓝色小花,长发松松挽起,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修长的脖颈,脸上只化了淡妆,清新得如同晨露中的百合。她挽着汪言的胳膊,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眼神清澈明亮。
导演薛晓路走在汪言和刘艺菲身后,她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藏青色连衣裙,气质温婉知性,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但仔细观察,能发现她眼底深处的一丝紧张和期待。这是她的导演处女作首映礼,意义非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雅文、罗进、芦芳生等男生也都是T恤、衬衫、牛仔裤的标准配置,周扬、马竞等女生也穿着简洁的连衣裙或T恤短裙。整个主创团队站在一起,扑面而来的就是浓浓的校园气息,与电影的主题完美契合。
“哇!茜茜今天好清纯!像高中生!”
“汪导这身打扮,差点没认出来!好嫩!”
“这阵容站一起,就是青春本身啊!”
闪光灯疯狂闪烁,快门声咔嚓咔嚓响成一片。记者们热情地呼喊着,气氛瞬间被点燃。
刘艺菲配合着摄影师的要求,或浅笑,或微微侧身,动作自然流畅。汪言则显得沉稳许多,只是偶尔点头示意,目光更多时候落在薛晓路身上,带着一种无声的支持。
薛晓路感受到汪言的目光,心中安定不少,脸上的笑容也愈发自然。
进入芳菲苑宴会厅,主创团队在主席台落座。汪言和刘艺菲坐在中间,薛晓路坐在汪言旁边,宁致远和其他几位主演分坐两侧。
发布会正式开始。主持人简短开场后,将话语权交给了媒体。第一个问题,不出意外地抛向了导演薛晓路。
“薛导您好!我是《中国电影报道》的记者。”
一位女记者站起身,问题直接而犀利,“《那年,风过洱海》是您的导演处女作,就获得了水晶影业这样顶级制作公司的全力支持,并且由汪言导演和刘艺菲小姐这两位重量级演员担纲主演。
请问您在执导过程中,是否感到巨大的压力?尤其是面对汪导这样一位奥斯卡级别的导演,当他同时又是您的男主角时,这种压力是否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