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次郎那句“山本大人计划在观潮日发动突袭”的话音刚落,仿佛一道惊雷劈在了小小的船舱之内。空气瞬间凝固了,连江风吹拂芦苇的沙沙声都清晰可闻。
“山本一绝……观潮日……突袭……”
这几个字眼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每一位学子的心头。刚才因擒获细作而生出的些许振奋,顷刻间被无边的寒意所取代。那位来自沿海的学子关于山本一绝凶残暴行的描述,犹在耳边回响。想象着观潮之日,十里长堤,人山人海,士女如云,欢声笑语之际,突然杀出大批凶悍倭寇,刀光血影,哭喊震天……那将是怎样一幅人间地狱的景象!
赵修远猛地一拳砸在船板上,双目赤红:“这群天杀的倭贼!竟敢如此猖狂!”
柳云卿脸色煞白,嘴唇哆嗦着,喃喃道:“百万观潮之众……这……这如何是好……”
周文博也是声音发颤:“临安府……岂不要血流成河?”
即便是最为沉稳的刘畅,此刻也是面色凝重到了极点,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扣紧了船舷。巨大的恐惧和无力感,如同冰冷的潮水,淹没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们虽是才学出众的新科举人,但面对这等涉及百万生灵、关乎一府存亡的军事阴谋,他们手无寸铁,人微言轻,又能做些什么?
一片死寂中, 刘畅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率先打破了沉默:“此地不宜久留!我们必须立刻返回临安府,将此事禀报知府大人!请官府即刻下令,取消观潮盛会,疏散人群!唯有如此,方能避免这场浩劫!”
此言一出,几位心慌意乱的学子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纷纷附和:“对!对!赶紧回城报官!”
“取消观潮!疏散人群!”
然而,陈彦却缓缓地摇了摇头,他的脸色同样苍白,但眼神却异常冷静,甚至带着一种深沉的忧虑。他看向刘畅和众人,声音低沉却清晰:“刘兄,诸位,此法……恐怕行不通,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乱子。”
众人一愣,目光齐刷刷聚焦在陈彦身上。
陈彦苦涩地解释道:“诸位请想,观潮盛名,远播海内。如今临安府内,早已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商贾,人数何止百万?官府若在此时,无凭无据(仅凭我等一面之词和一个倭寇细作的口供),突然宣布取消观潮,驱散人群,理由何在?若直言有倭寇来袭,消息一旦走漏,必然引发全城恐慌!百万之众,惊慌失措,相互践踏,临安府顷刻间便会陷入大乱!届时,恐怕不等倭寇到来,城内已然死伤枕藉,秩序崩溃了。官府……敢冒这个险吗?”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震惊而逐渐醒悟的脸庞,继续道:“况且,山本一绝狡猾凶残,其在江上布置的细作,恐怕不止小野次郎一人。官府若大张旗鼓地排查、驱散,无异于打草惊蛇。若倭寇见事机败露,提前发动袭击,或是改变目标,袭击防卫更薄弱之处,后果同样不堪设想。”
陈彦的分析,如同又一盆冷水,浇灭了众人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仔细一想,情况确实如此!报官容易,但如何处置,却是天大的难题。轻率行动,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甚至比倭寇袭击本身更加可怕!
现场再次陷入了更深的沉默,一种近乎绝望的情绪在蔓延。进退维谷,似乎无论怎么做,都难以避免一场巨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