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其实是作者2022年在香港发表的同名故事(海外读者如果想看原汁原味的版本可以搜索繁体同名小说),再花了整整5个月,从地道的香港广东话,以白话普通话书面语重新写了一遍,将原文夹杂了很多的港式口语化的俗语俚语脏话,尽量改成国内的流行词汇和俚语,收敛了一下脏话的程度达至国内网文平台可以接受的水平。希望国内的书友读者也能够分享这个故事。并且,将一些原著行文不太好或者解释不太清楚的地方再完善一下。
以下是当时2022年完书时的感言的翻译,也在这里分享出来。
……
哇塞!十万字的书,终于写完了。
休息了一天,开始写‘完书感言’。
写这本书的念头,始于2018年8月。当时就是想写一个香港人在深圳挣扎求存、奋斗打拼的故事。因为不想写得太严肃(认真你就输了),就想加入很多笑料和荤段子。大家应该能猜到,作者本身就是在深圳工作的地道香港人,所以对深圳的人文地理都比较熟悉,写出来自然就像真的一样。而且,作者真的是做电子这一行的,其实当年的电影‘孤X寡Y’里面刘华的角色和剧情,是真的反映了90年代、千禧年代我们在国内跑客户非常真实的情况,吃野味、喝白酒喝到吐(作者当年跑浙江,吃中饭的时候客户竟然说‘别喝黄酒,会喝得头昏脑胀,喝白的吧’……)是真的天天发生……
写完楔子那段后,发给朋友看,很多朋友都很赞成,鼓励我写下去,还提供了不少搞笑桥段让我加进书里。
之后一段时间,根据朋友们提供的小故事,定下了大纲。但是,内容只写了第一章的第一句‘2012年4月,香港湾仔会展中心,春季电子展。’,跟着就卡壳了,不知如何继续。当然其他故事画面不停在脑子里转,但第一章续不下去,就这样搁置了。
接着俗务缠身,加上2020年初疫情爆发,那就更加没心情写下去了。
其实作者很久以前就一直看大陆的网络小说,主要是在上下班坐地铁时打发时间。武侠修仙、穿越玄幻、都市言情……什么都看。直到2021年10月,我偶然翻到一本很老的都市小说,主要是第一人称叙述,但最后几章用了非主角视角写,还在章节标题加上了(XX篇)的标注……
我忽然灵光一闪!这本书也可以让两个主角轮流各写一章啊!而且,我可以先写后面觉得有趣的章节,再慢慢拼起来。就因为这样,在2021年11月,我写了‘七分熟牛排’这一章。
把这一章发给朋友看,他们给了很多意见。“得用‘港东话’来写啊,不然不够地道!”、“脏话不够劲爆,得再猛点!”(其实作者本人不是那么粗鄙的……)。改了好几版后,有一个朋友发了一张社交对话的截图过来,他的朋友已经在开玩笑说‘高英’了!证明了这种风格的情节确实能让一些人记住,引为笑谈。
之后,我又写了‘搬运工的眼神’、‘一个人叫十几个妹子干坐着’和‘白嫖不给钱’这三章比较搞笑的,再写了‘停頓的五秒鐘’,慢慢找到了写作的感觉,开始陆续补上其他的章节。
感言写到这儿,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作者也能写很正式的白话书面语。现在整本书写成地道口语化的‘港东话’风格,作者其实花了比写书面语更多很多倍的心血去找那些生僻的粤语字,因为普通输入法有时根本打不出这些字!所以这本书的难度真不是大家想像的那么容易的。
另外,大家或许能感受到,写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是作者想显摆自己的学贯中西。天文地理、风土人情、音乐电影、体育艺术、历史神话、诗词国粹、英美文学、荤笑段子、方言俚语、中外脏话……那真是无一不精、无一不晓啊!
其实,书里面很多的角色都是以身边的朋友为原型再夸张塑造的。本少身上,就投了一点作者自己的影子。
我特意把所有关于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的内容都尽量安排由本少口中说出,因为这才适合本少的人设。要是让胖子念几句唐诗宋词,那就完全不符合胖子的性格了。
最后,经过五个多月的业余写作,终于在2022年3月30日,作者写下了“后会有期!”这句话。总共100章(这是写到大半时就定好的),圆圆满满。一看字数,十万零四千多字。
五个月。
九卷。
一百章。
十万零四千多字。(注:国内版的字数当然不一样了)
虽然比较起很多动不动就写个三、五年、写出三、五百万字甚至八百万字的网络小说,这本书只是小巫见大巫。
但是。
这是作者人生的一个记录,一个里程碑。
……
下面,我分析一下几个重要角色的设定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