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院就这么大,范喜几乎从不外出,一旦开始动手,必然会被发现。
那么,让范喜知道,意味着什么?
范喜表面上是秦国使者,嬴政的启蒙老师。
但他真正效忠的对象是谁?
是远在咸阳、尚未掌权、甚至自身难保的嬴异人?还是那位历史上赫赫有名、以商贾之身玩转政治、最终位极人臣的——吕不韦?
燕丹几乎可以肯定,是后者。
吕不韦,奇货可居的策划者和执行者。他将全部政治资本压在了嬴异人身上,对嬴异人唯一的儿子嬴政,必然极度关注。
范喜,很可能就是吕不韦安插在嬴政身边的眼睛和手。
将粗盐提纯的方法暴露给范喜,就等同于将这个方法献给了吕不韦。
这么做,利弊几何?
好处显而易见:搭上吕不韦这条线,直通秦国未来的权力核心。展现出自己的“价值”,或许能换取更多的资源和庇护,让嬴政和自己在邯郸的日子过得更舒服些。
这也符合他“一切为政哥好”的核心宗旨。
坏处同样明显: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过早暴露自己的“奇巧淫技”,是否会引来吕不韦的忌惮甚至清除?一个太过聪明、且难以控制的燕国太子,对吕不韦精心布局的未来而言,是助力还是变数?
吕不韦的态度,将是关键中的关键。
燕丹的眉头紧紧皱起,在黑暗中无声地权衡着。
现在的秦国,老秦王嬴稷还在位,太子是嬴柱,嬴异人只是吕不韦运作下,认了嬴柱宠妃华阳夫人做嫡母,才得以跻身继承人行列,地位远未稳固。
吕不韦此刻,最需要的应该是稳定和积累,而不是节外生枝。
而自己提出的“粗盐提纯”,看似是小打小闹的改善生活,实则背后牵扯的是制盐工艺,哪怕只是最基础的提纯,在这个时代也蕴含着不小的价值。
吕不韦是商人出身,对“利”最为敏感。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燕丹脑海里闪过这句后世名言。
他的所作所为,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嬴政过得更好。
目前来看,他和吕不韦的利益在“保障嬴政安全成长”这一点上,是高度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