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题刚才点恩兄答得不错。还受到夸奖了。”另一个学生看向身旁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羡慕道。
当时,督学一连抽了好几个学生,要么答不出来,要么答非所问。这时,点恩主动站出来要求答题。
他回答道,“此句意为,吾身本来就具备一切善意,若能不欺瞒自身,真诚对待,则为世间大乐。若是能够再实行宽恕之道,那么便能接近仁。”(注5)
他答完后,督学点点头,说了句尚可。贺山长和其他夫子这才感觉找回了些颜面。
见那漂亮的小男童皱着眉头,抿嘴沉思,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这学生觉得有些好笑,道,“这孩子尚小,开蒙没多久,估计解释不来这句经义。”
被唤做点恩的学生笑笑,却没说话。他眉清目秀,只是眼底隐约透着股戾气。他直直看着那个站在院中,接受督学考核的绿衣小童。
是容景!他长高了,长好看了。还有钱来崇明社学读书了!
甚至,他还引起了督学大人的注意!获得督学大人的亲自考校!
容景,他怎么可以!
这个人,正是溪岗里原里长,赵秀的儿子赵光,字点恩。
容景,你已经出了不少风头了,最好别答上来这道题。赵光暗自咬紧牙关,在心中说道。
他死死看着容景。但容景却根本没注意到他,而是聚精会神的想了一会儿,然后答道,“此句出自《孟子·尽心上》。《尽心上》开篇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故曰尽心。亚圣思想要义在于‘仁’,‘仁’者,人之本性,但本性并非自然阐发,而是需尽心知性,通晓万物之理,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由万物之理,反身观照自身的诚意,此为世间大乐。由物及我,再由我及人,实行宽恕之道,便能接近‘仁’的本质。此句含物与我,我与人的双重关系……”(注6)